深圳户籍孤独症康复救助全覆盖,助力“星孩”平等融入社会
此次活动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深圳市儿童医院联合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深圳市龙华区玉龙学校、深圳市龙华区润泽学校协办。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孤独症发病率为1%。也就是说,每100个孩子中就有1名孤独症患者。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孤独症群体相关全生命周期关爱,国家多部门联合印发《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推动孤独症群体的早期筛查、康复服务与终身支持体系建设。
近年来,深圳在构建孤独症“全生涯政策体系”方面成效显著,2023年,深圳户籍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覆盖率已达100%。
杨斌让
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与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杨斌让以一个自闭症孩子的视角,带来了一场《我想对你说……》主题分享,尝试帮助我们走近孤独症,理解这类人群。
孤独症,也称为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Disorders,ASD),简称孤独症,是一组以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狭隘兴趣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它与后天教养无关,发病原因至今不明,目前为止尚无有效药物可治疗。
作为家长、老师和社会人士应该怎么对待孤独症患者呢?
杨斌让指出,作为家长,首先,要提供友好的心灵空间,理解、容忍、尊重和接纳他们,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倾听他们;其次,要提供友好的物理空间,给他们肢体上辅助、视觉上提示、语言上提醒,慢慢发生他们能适应的改变;再次,要善育发现、培养和转化利用他们的特殊兴趣和能力。
作为老师,可以为他们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并在环境中减少对他们的刺激。
作为社会人士,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加深对孤独症的认识,避免因误解而责怪他们,不要歧视、嘲笑他们!
《变脸》
来自龙华润泽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了舞台剧《彩虹的尽头-我们做好朋友吧》,向观众打开了多重障碍孩子的童趣世界。
歌曲《心中的世界》和《New boy》
现场,一个接一个的精彩表演,让观众拍手叫绝、感动不已,而当日的演员全部都是孤独症、多重障碍的孩子们。
“发现天生不同,成就与众不同。”龙华区玉龙学校党总支书记尹志波指出,对于孤独症儿童,最重要的是接纳他们的不同,为他们创造包容性的教育环境。“在我们学校,我们允许孤独症孩子在上课时间,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在校园中走动。”
专家介绍,早期识别和干预是ASD治疗的关键。ASD首选治疗方法是特殊教育训练。尽量减少核心症状,消除、减少或防止可能干扰社会功能的问题行为是干预治疗的目标。龙华区润泽学校是一所接收孤独症、多重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孤独症班级的孩子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体验感知觉、动作训练、感统游戏等活动。润泽学校党支部专职副书记陆静表示,每个特殊需求都是真实存在的变量,而学校的使命就是把这些变量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增量。
深圳普通学校优先接收孤独症儿童
近段时间,一位深圳的“星孩”小岱吹奏陶笛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火,高颜值的外表,加上笃定清澈的神情……让大家对小岱喜爱有加。同时,小岱的妈妈也以“糊糊和小岱”在网络上注册账号,分享小岱日常,希望更多人了解孤独症群体。
随着社会支持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星爸”“星妈”,像小岱妈妈一样,愿望将孩子“亮”到社交圈。
深圳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曾洪武表示,孤独症群体作为神经多样性群体,他们有独特的感知思维方式,深圳市儿童医院将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帮助。“我们将凝聚社会力量,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一个友好包容的环境,让他们拥有同样快乐的童年。”
深圳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副主任周文培介绍,目前,深圳对孤独症“全生涯政策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将孤独症筛查纳入妇幼保健常规项目,建立覆盖0-18岁的康复救助制度,并延伸至就业、托养领域,实现“政策闭环”等。
此外,深圳重点推进各级医疗机构增设孤独症筛查门诊,普通学校优先接收孤独症儿童,联合国企开发图书整理、数据标注等岗位,加快建设市康复托养中心,试点社区寄宿制托养等政策,为孤独症群体提供差异化的全生涯服务支持。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常务副院长杨光义介绍,该院目前通过社康网点,已基本完成孤独症“早筛-干预-转介”的社区闭环。
集章打卡互动游戏
2025至2027年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开展幼儿健康素养提升工作,持续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借助系列健康科普活动及志愿者服务,大力推动儿童心理健康的科普宣传。此次举办的“你我不同,唯爱不孤”的主题活动正是系列活动的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