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预增 1533

甩掉“肥胖刺客”,科学减重指南来了

原创 掌健识 上海市医学会掌健识

做健康的传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长

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肥胖早已不是简单的“身材焦虑”,而是潜伏在生活中的“健康刺客”。这些关于科学减重的真相,你都知道吗?

一、“肥胖刺客”不仅仅是美学问题,更是健康的“沉默杀手”

二、如何判断自己是“真胖”还是“假瘦”?别被体重秤骗了!

需要警惕的是,“隐形肥胖”人群正在扩大。体重正常者中仍有相当比例同样存在内脏脂肪超标问题。这类人看似不胖,但体检报告中的脂肪肝、高尿酸等问题早已亮起红灯。

所以,减肥的第一步是认清自己是“真胖”还是“假瘦”。以下是科学判断肥胖的四大指标:

1. BMI(体质指数)

计算公式:体重(kg)÷身高⊃2;(m)

超重:24≤BMI<28;

肥胖:BMI≥28

局限性:作为总体指标,BMI无法区分肌肉和脂肪含量,运动员可能被误判为“超重”哦。

2. 腰围与腰臀比

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即为腹型肥胖。

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5提示内脏脂肪超标。

真相:腰围每增加1cm,糖尿病风险上升5%。

3. 体脂率(BF%):男性≥25%、女性≥30%即视为肥胖,需通过专业体脂仪测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体重正常但腰围超标的人群,需要优先减掉的是内脏脂肪,而并非盲目追求“掉秤”。

三、减肥道路“闭坑指南”:这些谣言害人不浅!

在减肥路上,很多人并非意志力的问题,而是因误信谣言而失败。以下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三大误区和闭坑指南:

Tips

误区1:不吃主食就能瘦?生酮饮食是捷径?

真相:生酮饮食短期内可能减重,但长期会导致营养失衡、肌肉流失、甚至酮症酸中毒。过低的碳水化合物可能对心脏有直接的危害,增加心脏病的死亡风险。

科学建议:主食选择低GI食物(如燕麦、糙米),要做的是控制总量而非彻底戒断。

误区2:疯狂运动就能瘦?体重没变就是没用?

真相:运动初期,可能因为肌肉的增长出现体重不降反升,但体脂率下降才是关键,不要盲目追求体重秤上的数字变化

科学建议:每周3次有氧(如快走、游泳)+2次无氧(如深蹲、平板支撑),每次30分钟以上。

误区3:代餐减肥=健康?网红产品随便吃?

真相:代餐虽然便捷,但营养素组成固定单一,长期食用甚至代替正餐可能导致脱发、月经紊乱等。

科学建议:代餐仅建议替代1餐/天,并且需选择蛋白质≥20g、膳食纤维≥5g的正规产品。

四、科学减重“武器库”:生活方式是关键,“药物外挂”来辅助

01

饮食管理:吃饱也能瘦的秘诀

三减原则:减少精制碳水(大米、蛋糕、精面等)、减少饱和脂肪(肥肉、膨化、油炸食品等)、减少糖类添加(奶茶、甜品等)。

三增策略:增加优质蛋白(低脂鸡蛋、水煮鸡蛋、鱼虾等)、增加膳食纤维(绿叶菜、燕麦等)、增加抗炎食物(深海鱼、原味坚果等)。

实用小技巧:餐前喝300ml水,用小号餐具,细嚼慢咽(每口咀嚼20次)。

02

运动处方:针对不同体型定制

四肢纤细但肚子大的腹型肥胖者:核心训练(平板支撑)+有氧运动(跳绳、爬楼梯);根据运动基础能力,适当尝试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可提升代谢效率。

大基数人群:从低冲击力的运动开始(游泳、椭圆机),避免关节损伤,不盲目追求过量运动。

03

药物干预:这些“合法外挂”你知道吗?

目前,我国共有5种药物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成年单纯性肥胖,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方可使用:

奥利司他:抑制胃肠道脂肪吸收,适合聚餐多的应酬族,但可能导致油性便,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和关注肝功能指标。

GLP - 1受体激动剂:通过调节食欲中枢、延缓胃排空、延长饱腹感减重,尤其适合合并糖尿病的肥胖患者。

GLP - 1/GIP双受体激动剂:与GLP - 1受体激动剂类似,同样通过抑制中枢食欲和延缓胃排空,减少能量摄入减重。

注意:药物并非人人适用,需完善个体化评估,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动态监测和全程管理。

减重的终极目标不是瘦成“闪电”,而是让身体回归代谢平衡。记住——科学减重=均衡饮食+合理运动+良好心态+专业支持。愿每个人都能与“肥胖刺客”和解,收获长久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专科分会肥胖学组

作者:陆 楠 麻 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审核:石勇铨 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麻 静 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专科分会肥胖学组组长

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专科分会成立于1981年,设立7个学组涵盖内分泌各领域。自2008年起,联合糖尿病专科分会举办“东方内分泌糖尿病论坛”。历年承办或协办各类大型学术活动,包括国际内分泌大会等。每年11月14日举办糖尿病日活动,包括健康咨询、免费血糖筛查及科普讲座。专科分会还采用新方法新形式拓展服务模式,如组织新颖宣传活动、出版糖尿病教育电视连续剧等。每年甲状腺周期间,组织多种形式教育活动,并在报刊撰写科普文章。专科分会专家积极参与上海市内分泌科临床质控中心工作,推进质控中心工作的开展,定期举办指南解读与推广,提高和规范上海内分泌领域医疗服务水平。

上海市医学会是有着百年历史的社会团体,以促进医学科技发展、医学知识普及为己任,坚持科普惠民,集中全市优秀医学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全方位推进医学科普宣传,向人民群众传播正确的医学健康知识。

原标题:《【掌健识】世界防治肥胖日|甩掉“肥胖刺客”,科学减重指南来了!》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