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预增 1533

调查丨永久基本农田沦为垃圾堆场,整改为何成“纸面工程”?

总台《财经调查》栏目接到群众反映,在湖南、江西的个别地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甚至包含危险成分的工业固废,还存在着违法违规堆存、填埋的乱象。

永久基本农田被垃圾掩埋

覆土整改实为“表面功夫”

《财经调查》记者来到了湘潭市湘潭县易俗河镇的水竹湾村。在村道两旁,记者发现了十余堆建筑垃圾被随意堆放在路边,水泥块、红砖、石膏板、瓷砖等清晰可见,垃圾堆混杂着混凝土、砖块、塑料、薄膜以及各种生活垃圾。

在石家坡组的一片树林中,记者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垃圾堆场。

在湘潭市雨湖区长城乡的黑家湾社区,记者发现一个地块明显比周围的田块高出近一米,地上不见任何庄稼。

仔细查看,在地块的边缘可以看到不少大小不一的水泥块和砖渣。随后,记者扒开了覆土层,土层下面水泥块、钢筋等建筑垃圾随处可见。

记者登录自然资源部“永久基本农田查询平台”查询得知,这个地块的属性为永久基本农田。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早在2024年11月,当地媒体就曾对这块永久基本农田被违法违规堆存建筑垃圾的现象进行了公开报道。媒体报道后,雨湖区长城乡政府公开表态,会立即落实整改措施,回应民众关切。然而,记者在现场看到,乡政府所谓的整改,只是进行了简单覆土,建筑垃圾清运工作并未开展,这块永久基本农田依然面临着被撂荒的境地。

记者发现,永久基本农田被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违法违规侵占后,仅仅在垃圾表面覆盖一层薄土的情况,也在雨湖区的其他几个村镇存在。

不仅是在乡村,在湘潭市区的一些角落里也隐藏着被无序堆存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在潭州大道这条岔路的尽头,是一座座庞大的垃圾堆场。这些垃圾堆并没有按照相关要求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在潭州大道与湘潭市区北二环交叉路口,沿着湘潭市区北二环往西,记者看到,大量建筑垃圾被随意倾倒,长长地铺了一路。潭州大道往南不到300米的位置,在一片菜地和水塘之间,也形成了一座垃圾堆场,不少垃圾在雨水冲刷和重力作用下,已经滑入了附近的水塘。

企业违规清运建筑垃圾

管理规范执行大打“折扣”

城市道路延伸地带“垃圾山”成串

公开信息显示:为了整治渣土运输和建筑垃圾倾倒乱象,2024年以来,湘潭市推动建立“三联单”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处置核准制度。所谓的“三联单”是由产生单位、运输单位和消纳单位分别持有,以此实现对垃圾从产生到最终处置全过程的跟踪和监管。但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个别企业依然我行我素,违规公开招揽生意。

今年3月,记者来到了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和平街道的一家垃圾处理企业,企业负责人信誓旦旦地告诉记者,只要价钱合适,他们随时可以承接转运、倾倒建筑垃圾的业务,并进一步表示,自己的企业可以从事建筑垃圾的清运、处置,甚至还可以开具相应的“三联单”。

但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却显示,这家号称自己手续齐全的企业,因为多次违规清运、处置垃圾,已经在2025年2月24日被关停。

一家已经被责令关停的企业,却公开继续开展经营业务。记者了解到,由于当地群众多次反映该企业的问题,就在今年4月底,这家企业的垃圾堆场被彻底清运出了湘潭市雨湖区和平街道。

记者从湘潭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了解到两家具备可回收建筑垃圾与渣土处理资质的企业,分别为湘潭市绍翔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和湘潭景宏石料有限公司。但是记者询问后得知,这两家企业仅针对自身生产所需以及具备回收再利用价值的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对于其他难以转化利用的建筑垃圾,并不提供清运、处置服务。

2024年1月由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湖南省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实施细则》对建筑垃圾源头减量以及产生、收集和贮存管理,都进行了明确细致的要求。

但主管部门的管理措施,在湘潭多个小区里,记者听到的却是:具体的执行并没有“那么细”。

记者在九华湖壹号小区物业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点,看见一辆货车将未分类的建筑垃圾装车、运走。

经过十余分钟的行驶,目的地正是盘踞在潭州大道两侧延伸地带里的“垃圾山”。

仅3月15日下午两点到六点的4个小时内,这辆货车就完成了6车建筑垃圾的倾倒。而同一时间,还有更多满载着各种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车辆,把垃圾随意地倾倒在了这个没有任何环保措施的“垃圾山”里。

针对建筑垃圾面临的突出问题,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各市州全面开展排查整治,严厉打击建筑垃圾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利用等各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

废旧厂区沦为“垃圾山”

工业固废在村里堆起灰坡

在江西的萍乡市湘东区,部分群众反映,当地在未履行相关审批手续、无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下,从2021年起在杨家田地块违规设置弃土场,形成一座十余米高、占地数百亩的“渣山”。

而在萍乡市湘东区岩下里地块,违规占地52.6亩,露天堆存建筑垃圾、工业固废等56万吨。当地一些群众告诉记者,去年主管部门也曾前往现场调研问题整改工作。时隔近一年时间,记者来到萍乡市湘东区岩下里地块和杨家田地块进行调查走访发现,原本的“渣山”并没有消失,反而还在不断“生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认为,为了让卫星拍不出来,就在渣山上面覆盖一层土,这样的整改就是个“表面文章”。

杨家田地块、岩下里地块堆存点,均坐落于湘东工业园区内。这些地方的垃圾主要来源于工业园区产生的工业固废。随后,记者在萍乡市湘东工业区内,随机跟上了一辆从江西联达冶金渣处理厂驶出的货车,车辆最终驶入了一家叫萍乡市轩宇陶瓷有限公司的厂区,一货车的钢渣被倾倒在了这座黑色渣山上。

记者通过查询工商注册信息发现,这家名为萍乡市轩宇陶瓷有限公司的企业,早在2017年就被吊销了营业执照。如今,这个废旧厂区沦为了工业固废的“垃圾山”。

另一家名为德旺绿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主营业务包括炉渣和炉灰。记者看见,一辆辆满载炉灰的货车从这家企业出发,驶入了4公里外的湘东镇巨源村。很快,车上所装载的工业固废,就在村里堆出了一座灰坡,现场同样没有采取任何相应的环保措施。

针对工业固体废物肆意倾倒的现象,附近社区的居民感到十分无奈。只要一靠近这些灰渣堆,就会有一股异味扑鼻而来。

但是在现场,记者没有看到任何相应的处置措施。

村民们告诉记者,每逢降雨,雨水大量渗入灰渣中,这些废水就在没有任何疏导和净化处理的情况下肆意横流。湘东镇长荷社区曾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